![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 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books.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001/6/0010373676.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width=200&height=280)
- 作者:馬修 .李卡德
- 原文作者:Matthieu Ricard
- 譯者:賴聲川、丁乃竺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最近接連地看了幾本書
都是朋友推薦的
我才發覺
有朋友還真是不錯
因為自己畢竟只有一雙眼睛
只能看到 聽到有限的視界
而透過朋友的交流與分享
的確是可以幫你打開另一扇窗
望見不同的風景
快樂學這樣的書名老實說一點也不吸引我了
但是一發現原來本書就是 僧侶與哲學家作者的作品
竟讓我心中寧靜的湖水幾乎沸騰起來
作者原本是法國科學家
我喜歡看科學家對佛學的體驗
分享傾聽以他們科學家的觀點
如何去驗證佛法的實用與真實 廣大性
不過
這本書比之 僧侶與科學家 是好讀多了
買下來是因為就是愛買書
而24篇文章也等於上了24堂課 聽了24次好聽實用的演講
相對於一本書的價格
實在是太划算了
...
快樂可以學習,精神可以改變 「在我們自身之外找尋快樂,就像在面北的洞口等待陽光一樣。」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想像和達成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我們害怕悲慘,卻奔向它。我們想要快樂,卻遠離它。這樣的誤判是如何產生的? 從生物學博士轉為藏傳佛教喇嘛的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經過在印度潛心研修三十五年之後,提出結合最新科學理論的《快樂學》。他從親身經歷出發,主張快樂不在於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我們必須學習。 繼《僧侶與哲學家》、《僧侶與科學家》之後,李卡德這本最新著作,是他近年來與許多腦神經科學家和認知科學家,以及佛教僧侶如達賴喇嘛等,一起對「心的轉化」進行大量研究的結果。他們以科學的方法研究禪修者多年修心後的效果,發現長年禪修者,會在腦部造成永久的變化,左前額葉外皮區的活動會明顯增加,帶來正面情緒,例如喜悅和熱情。 李卡德主張,每一個生命都具有完美圓滿的潛能,就像每一粒芝麻都含滿了油一樣。當我們走向心靈道路,開始精進地修行,過了數月或數年之後,會達到關鍵性的轉折點,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也會對別人的快樂有所貢獻。 作者簡介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 生於1946年。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 1972年,放棄科學家生涯成為僧侶,開始過心靈的生活,因此就在喜馬拉雅山區定居下來,跟著西藏大師學習,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已有三十餘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