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3040.jpg

 IMAG3064.jpg

 IMAG3063-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jpg  

IMAG3036  

孟祥森/孟東籬作品精選集

 

因著聯合報3月8日週末書房一篇剪報

奚淞寫的  〈愛.生.化作春泥〉

我才得知我喜歡的文人 孟東籬 已於2009年辭世

心中一片淒淒

每天纏縛於忙碌的工作,除了自詡不過是個愛耽溺於書海的呆子外

對於藝文界的消息是無所熟悉的

然而也因此故 隔了四年的時空

孟東籬的精選集七本書也在3月集結出版

讓我能有幸的在喜悲交集中  能得以重新再一次閱讀他的文采

 

1980年代初

孟先生隱居花蓮鹽寮海邊

當時寫下的 媲美梭羅『湖濱散記』的 『濱海茅屋札記』

是翻騰於滾滾紅塵中人心之所嚮往

他的『愛生哲學』、『 野地百合』、『素面相見』是我高中時代最喜歡看的書籍

至今舊版書仍陳列在南部家中書櫃

自己的許多對生命的看法 受到他書中不少啟蒙影響

流光如潮浪,滔盡了人生多少豪情夢想

至今所餘剩的,究竟是生命之流裡的精粹結晶?或者是糟粕殘碎?

孟先生一輩子就是一個性情至真、不流於俗的赤子

人生行至此時,閱讀其人其書

正好再一次對照省思自己所織錦的生命樣貌,是否真如自己所想望的一般!

 

水牛出版社

座落於台北市瑞安街的巷弄中

外頭一座樹木高聳的寧靜小公園

前天夜裡匆匆去買了精選集

今天中午排課疲累昏亂之際

又臨時給自己一個小小旅行

到水牛小憩片刻

自己覺察到一到書店的我  立即情緒清新飛揚

臉上因工作的疲倦消螁 笑容飛揚

靜靜地拾起一本書 就著沙發坐下來

心中即溢滿著幸福

.....

 

1966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畢業的彭誠晃放棄臺北縣立士林初級中學(今臺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的教職,與七位志同道合的高中同學創辦水牛出版社;但七位高中同學在水牛出版社開業不久即紛紛退出,彭誠晃獨力經營水牛出版社。

 

水牛出版社因出版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而嶄露頭角。水牛出版社出版的《水牛文庫》在台灣文化界有很重要地位。在文星書店仙人掌出版社倒閉時,許多圖書由水牛出版社接手出版,對台灣的文化啟蒙與反對運動有著深遠影響。1990年代,水牛出版社發行各式童軍教育叢書,得到教育界、學校的好評與廣泛採用。

2012年6月,彭誠晃邀請前立法委員羅文嘉星期後決定接手。

2012年8月,羅文嘉接手經營水牛出版社,成為第二任社長;但羅文嘉以尊重彭誠晃為由不願透露收購水牛出版社的金額,彭誠晃的家人僅表示彭誠晃已不處理社務。羅文嘉利用父親在桃園縣新屋鄉留下的房子開了「水牛書店」,以社會企業模式經營,不以營利為目的,靠羅文嘉賣米維持營運,「後頭做倉庫,前頭順勢做小書店」

2013年8月,水牛出版社重返台灣出版市場,首先發行殷海光《思想與方法》新版與余杰《流亡者的書架: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2013年11月27日,水牛書店台北店於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1樓正式掛牌營運,

為水牛書店第二個營運據點

 

 

孟祥森精選集內容簡介

 

  就像希臘人發明悲劇,羅馬人創立了書信體,
  文藝復興開啟了十四行詩,工業革命帶來小說的興起,
  在我們這個忙與盲、大家都嫁給了工作的時代中,
  老孟留下了粒粒珍珠般的生活札記體。

  老孟的作品大都以生活札記的方式呈現,文學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心。他直掬生活之水,感知其冷暖,並加以記錄。老孟的文學,就是他一顆誠摯純樸心靈的投影和寫真。在文字的背後,我們可以感到他的心跳、脈動、和溫暖。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既雍容大度、又質樸的聲音。在他的書寫中,我們的心和他的心,素面相見。

  生於天主教家庭的孟祥森,受存在主義氛圍影響,譯作《做為一個作者的觀點》、《憂懼之概念》,是他在台灣文壇的初試啼聲之作。其後他以「漆木朵」為筆名的著作《幻日手記》、《耶穌之繭》,在知識分子中流傳甚廣,對基督宗教的嘲諷與質問,也是中文世界空前絕後的。《幻日手記》中諸如「我夢到我追求一個修女,因為我要同上帝競爭。」這類的字句,駭世驚俗,被認為是台灣戰後最坦白的作家之一。《耶穌之繭》出版20年後,他更於著作《念流》裡,乾脆地宣稱:「凡以宗教支撐的人生,都是殘障的人生。」

  在《萬蟬集》中,他用最簡明的句子寫下他對於生命本身的體悟,見了這樣的感悟,如同林間的蟬鳴般使人產生共鳴,蟬的聲音浸透你的肌膚,浸透你的內在,像波一樣,讓你悠遊其中。

  中年以後,朋友們稱呼孟祥森「老孟」。在花蓮鹽寮海邊的歲月(1980~1997年),他寫下《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等自然寫作,為台灣掀起第一波走向鄉野的風潮。在友人如張曉風及關懷生命協會的贊助下,實際參與環境及動物保護運動,著作如《素面相見》。

關於套書

  ★曝光,未曾面世的珍貴稿件
  作者生前每隔一陣子就會重新閱讀自己所寫的文字,除少量得以保留發表外,大量文字創作都將付之一炬。《愛渴:孟東籬最後日記》除收錄散見於報章雜誌的文章外,更收錄未曾曝光的長篇遺作,讓讀者們得以在字裡行間看見作家最後的身影。

  《愛渴:孟東籬最後日記》∣你可失去愛情,但不可失去自尊。因為,失去愛情,你可以不失自尊;但如你失去自尊,必然連愛情也一同失去。

  ★經典,不僅只是復刻
  此次改版的《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素面相見》、《念流》,為作者生前親自挑選的五本人生巔峰之作。除重新編輯校訂外,更加上作者晚年重新審閱之眉批,新舊觀點對照,讓作品中的人生智慧更顯珍貴。

  《萬蟬集》∣蟬在林間才會嘶鳴,我也必須過著遊蕩的生活才能發出我的聲音。

  ※特別收錄:世界公民文化協會董事長呂學海〈吾愛孟夫子〉、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陳鼓應〈老孟任情的生命樣態〉

  《濱海茅屋札記》∣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特別收錄:藝術家林蒼鬱〈在山林中懷念孟東籬是適切的〉、南華大學副教授明立國〈試讀老孟於歲末〉

  《野地百合》∣文明的日漸擴充,便使野地日漸縮小,文明日漸繁榮,野地百合便日漸枯萎,我們所怕的,只是野地終將無有,而百合終將消失。

  ※特別收錄: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理事長王智章〈立冬之後〉

  《素面相見》∣我所說的一切都脫不出一個根本的關切,就是對生命的關切──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而我耿耿於懷的,也終只是對人的珍惜與對自然的珍惜。

  ※特別收錄:作家黃怡〈孟祥森的疑與信〉

  《念流》∣當你動了念時,這念便日夜纏繞著你,使你為之所繫所縛。

  ※特別收錄: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黃崇憲〈缺席的在場—追憶生活者孟東籬〉

  ★思念,化作最動人文字
  《那花兀自開著:宇宙戀人孟祥森》邀集文壇好友及親友們將對老孟的思念化作文字,不歌功頌德,更不濫情緬懷;而是寫下跟老孟相處過的往事軼事。長年隱身於文字後的作家譯者,具體形象躍然紙上。

  《那花兀自開著:宇宙戀人孟祥森》∣磚屋牆上掛著父親手書『那花,就那樣兀自開著』。被充滿母愛的女人呵護寵愛一生的永遠宇宙小子,如同被甘霖澆灌的花朵盡情開著。

名人推薦

  王智章、朱天文、朱志學、朱增宏、江日新、何新興、呂學海、李日章、李寶蓮、孟子青、孟心飛、孟瀋之、明立國、林安梧、林倉鬱、林麗雲、洪米貞、紀淑玲、奚淞、徐錫鈺、曹又方、陳大威、陳念萱、陳素香、陳鼓應、黃怡、黃崇憲、瘂弦、齊淑英、蔣素娥、蔣勳、韓良露、藍山靈、羅文嘉、蘇南洲。——攜手懷念.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孟祥森


  筆名孟東籬,一九三七年生於中國河北省,一九四八年來台,就讀鳳山誠正小學,一九五七年考上高雄中學,後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教於台灣大學、世界新專、花蓮師專。

  自一九六七年到二○○五年止,孟祥森先後翻譯《齊克果日記》、《沈思錄》、《異鄉人》、《如果麥子不死》等西洋文、史、哲、心理、宗教書籍共計約八十二本,譯作品質與數量為當代少見。

  早年以漆木朵為筆名,發表《幻日手記》、《耶穌之繭》。一九八三年起,轉向生活札記體寫作。共計出版《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念流》等十七本自然及禪學著作。

  曾在花蓮鹽寮海邊築茅屋而居,被認為是台灣實踐環保生活的作家代表。孟祥森一生特立獨行,具體履行其倡導的愛生哲學,蔣勳曾以「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台灣在生活裡完成自己的哲學家」稱之。

  一九九七年,移居台北陽明山平等里磚屋。二○○九年九月,罹患肺腺癌辭世,享年七十二歲;「那花,就那樣兀自開著」,是孟東籬為自己一生,所下的最後註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 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