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四點多濛濛醒來,突然閃過星期天樟新練拳,老師指導徐師兄與我的退步胯肱時

提到的肘沉,肘當支點,不能抬,要注意到關節、以及注意腕不能折、全身鬆沉之類的話。

馬上起來練拳,想把這靈光一現的感覺在練拳時再體會一下。

八月拳式解析班的主題<五弓俱備>,老師用「抱頭推山」的式子來解說,

對於定式重心由後腳往前腳移動時,屢次提點我們的胯落不夠,

這個移動應該是兩個胯弧形若鐘擺的往前挪移才是。

那一天我是有一點茅塞頓開了,後來將這一點在每一招式的流動中都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到,

感覺打起拳來,下盤穩定多了,身體比較不會上下起伏。

但意的維持是不容易的,希望能在整趟拳中都做到。

但是抱頭推山的手的部分到目前還做不好,

上星期六到松花教練場, 請教了哲生師兄與琮仁師兄。

後來定式,琮仁演練, 讓我試他的勁,才又了解了一些。

祐平師兄以前跟我提過這個脊背要能動。(那時應該是有聽沒有懂吧)

也觀察到阿永師兄老是在練肩脊的部分。

老師上星期六擖手課也單式的將兩手臂往前甩出去,

讓我們看到這個出去的力量,由手、由肩、 跟由整個脊背放出去的勁力的差異。

老師說:不光是只有手的力量出去,是從脊背開始整體的放出去……

整個這些串連起來,我似乎有點懂了,

接下來只是再多盤架與持續練習。

 

定式調整與試勁很重要,能讓我們了解接不接得住外力,身形移動時掤勁能否不丟?

圓的維持、勁力出得去嗎?

每一個點做不好,都表示拳架有需要再調整的地方,

在定式與試勁中做到了,但要能將這個做到的「果」,

真正成為身上的真功夫,而非僅是曇花一現,

就得靠拳理的貫注了,也因此到教練場上持續充電聽課跟閱讀拳書,以及與拳友相互切磋琢磨,

皆是練拳的路上缺一不可的。

清楚明白每一階段自己要學到的目標,一步一步確實達成,學拳是一條迴旋向上的旅程,

像攀登山岳一樣,有蜿蜒迂迴的路徑,練拳難免有時也會碰到瓶頸、有低潮,

但只要持續在練習、讓自己浸淫在學拳的環境中,

沿路都是風景,點滴都是進步。

 

每個人都要為生活找到一件開心的事,

一直很喜歡楊紫瓊、章子怡演的會武功的俠女,

練拳之後,果然開始對到心中的節拍,總覺與太極拳相見恨晚,

但逝去的歲月畢竟不是讓人懊惱緬懷的,只有往前看,更珍惜現在練拳的時光,

也更投注天真的熱情,這也是生活中很單純的一種幸福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 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