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萊湖獨有的單腳划船姿勢
我們居住的小船屋外頭的湖光山色
原本我們是打算從山的另外一頭健行三天到湖區的
一場連夜驟雨打亂了計劃
讓我們提前兩天來到湖區
也好
隨順因緣 也是一種美麗
船屋外頭浪漫的河流美景
後來想來 這水路豈不等同於我們世界裡的馬路?!
也就是說我們下榻的船屋臨路邊
偶爾往來的船隻馬達引擎聲對於我們這些如鴻雁之過客
仍覺有番不同滋味
湖上的學校教室
前面的小女孩念一句
全班同學跟著她朗誦一句
最後排立著的小男孩被罰站了
湖區居民家門口的簡單碼頭
旁邊---等同於停車車庫的船屋四處可見
這裡的房子建築總開了許多窗
據說是多風的茵萊湖
多幾扇窗 讓風自由來去 以免房子輕易被吹倒
這也讓屋子裡頭光線良好 通風
高腳屋是這兒的特色 裡頭空間大
讓家人聚於住屋內可以活動裕如
划船來學校接放學孩子的母親
這是茵萊湖叫我記憶深刻的一幕
簡單木頭搭起的橋樑連通兩岸
是茵萊湖常見的水上天橋
船隻從橋下行過 穿梭往來
戲水的小僧侶
湖邊林立著五大佛塔寺院及其他規模較小的佛寺
是湖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也是尋常生活
著名的瑜珈經典<薄伽梵歌>裡頭說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
整個世界都是基於你心的想法及態度
束縛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旅行,不必然非要有什麼崇高的理想與理由
更不需要的是,以自己原本生活的世界做軸心座標
用以檢視放大別人的幸福或缺憾
我所喜愛的旅行
當只是空下自己,去柔軟的接受,去敞開的,無念的分享
然後,將所有有緣相遇的一切,靜靜放在心內,
在生命底蘊中去隱隱流動,內化滋養自己的生命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泊
之所以聞名
是因為這裡世代集聚,居住了近十萬的人口
衍生了屬於自己的居住形態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我們搭著船舟往來形於湖邊之熱鬧的原住民市集
佛塔寺廟,湖上學校,參觀紙傘,刀劍鐵器,菸草,荷絲圍巾......等工藝製作
人類的生命韌力真是令人感動
任何一種環境都可以克服,並發展出當地的文化特色與藉以滋養生命的生活方式
幾天下來在湖區的遊逛
讓我心裡想著 對於自己平常工作上及生活上的種種磨練與困難
都該有更大的承受力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