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被譽為「佛塔之國」
不管是在 車水馬龍的大城市仰光 或如此次我們前往健行的北緬偏僻山區
到處都可見各式或大或小 或輝煌或質樸的佛塔
與臺灣廟宇眾神菩薩多神信仰不同的是
緬甸的佛塔供奉的 百姓信仰的就只是佛陀一人
儘管雕刻的面貌姿態不盡相同
但其實都只是佛陀的各種面目呈現
緬甸的寺廟有兩個我很喜歡的特色
其一 進入佛寺塔廟參佛 從一入口處即要將鞋子脫下
這對於向來不愛穿鞋 最愛打赤腳的我 簡直是人間天堂
特別是 進入仰光市最聞名 百姓精神支柱的大金塔
遇到一場疾來的似強颱般的驟雨
我們急閃進一處平台處坐下 待雨稍歇 光著腳丫繼續走 邊走邊玩水
對於緬甸人來說 赤腳代表對佛的尊敬與虔誠
進入聖地 放下自己 空掉自己
以自心自性領受了悟佛陀世尊的教導
其二是在緬甸佛寺的建築中
都留有一片空地可讓信徒席地而坐
於是 到處可見在地板上虔誠跪拜禮佛 或是靜坐冥想禪修的人們
緬甸佛塔中雕塑相似的佛像或大或小的到處林立著
當地導遊Aung說 緬甸人表示對佛的敬意有三種常見的方式
一是 貢獻 捐贈佛像
二是 唱誦
三是 靜坐
此外 緬甸男人一生都至少要出家當和尚一次
他們相信「出家」對於自己的今生與來生都有所增益福報
出過家 才真是通過佛法的洗練滋潤 才足以是個成熟的人
僧侶受到緬甸人民百姓的敬重
出家是如此平常且重要的事 托缽僧清晨乞食的律條 過午不食....等戒律
佛法在緬甸仍保留許多精純的部份
處處可見在佛像面前靜坐禪修的背影
我以為是緬甸最美的風景
虔誠的祝禱 託付佛陀庇祐
多人靜坐 唱誦佛經的團體
靜靜聆聽他們唱誦的經文
與我在台灣參加內觀時葛印卡老師的梵唱是一樣的
那種熟悉的音韻弦律竟讓我感動的淚濕
最美的身影是來自一種對真理絕對臣服的俯首貼地
此次來緬甸
我才了解 翁山蘇姬內在的那股堅韌
其實是來自他的國家人民普遍對佛的信任及與佛陀同樣的慈悲力量
仰光內觀禪修中心 就位在仰光市區第二大湖附近
電影「翁山蘇姬」裡頭的一開始 翁山蘇姬的家就位在這個湖邊
附近還有仰光大學
第一天到仰光
所經之處整個城市呈現的寧靜氛圍就讓我感到詫異
但是後來慢慢了解到
如果在這樣一個大城市中有這麼多可以靜坐 禪修的廟宇及禪修中心
你每天只要有時間走入寺廟 找個地方面向佛陀坐下來閉眼靜坐
我相信 越多知道如何走向內在的人 越多理解佛法中道的人
他們身上所自然散發的寧靜與振動
會使周圍的世界更美好
我尊敬的內觀導師 烏巴慶老師
他也是葛印卡老師的老師
幽靜的禪堂
我以為每一個人一生中都要找到自己的信仰與一個修行的方式
並且 找到一個禪修老師
跟隨他 帶領你走向修行之路
緬甸的佛像雕刻跟緬甸人的面貌可說是一模一樣
特別是那眼睛....
大大的眼睛溢滿天真自然的笑意 長長的眼尾隨著漾著滿臉的笑微微往上揚
我在每一張緬甸人的臉孔上看到每個人心中原本即俱足的佛性...
要來緬甸之前
許多身邊的人包括我都對這裡不甚了解
起初 我甚至以為這會是一次辛苦熾熱的旅程
來了之後 卻喜歡極了這裡的佛法氛圍
行走在微風吹拂著佛塔上銀鈴叮噹作響的廟寺或山中或鄉間
總覺寧靜與安祥
這樣一個保有純淨佛法的國家
人民善良質樸 笑容燦爛
彷彿古世紀一個沉睡千年的美人正悠悠自歲月流光中醒來
緩緩張開眼 正要開始凝視這個新的世界
緬甸 竟反而是近期旅行過的幾個地方 我最鍾愛的一個國度
然而緬甸的老百姓卻因政治因素而遭遇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內戰烽火與磨難
每一次來到佛陀的面前
我都在心底默默祈禱著佛祖悲心
必要護祐緬甸斯土斯民
- Aug 29 Wed 2012 22:01
緬甸行---越簡單越美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